加密情報公司 Chainalysis 的新研究稱,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增長推動北美成為世界第二大加密市場。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間,北美地址收到了 750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佔全球交易的 18.4%。Chainalysis 的2021 年加密貨幣地理報告發現,中歐、北歐和西歐在此期間獲得了 1 萬億美元,佔全球交易量的 25% 。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5 月,北美的月交易量增長了 1000% 以上,從 144 億美元增至 1640 億美元。
Chainalysis 將這種增長歸因於 DeFi,DeFi 佔 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間北美總交易量的 37%。該地區在此期間最大的交易所是去中心化的 Uniswap,其次是中心化的 Coinbase 和去中心化的 dYdX。
美國是該地區最大的市場,在 Chainalysis 的 DeFi 採用指數中名列前茅,該指數衡量 DeFi 的“草根採用率”。
2021 年 5 月,北美和東亞的總交易量均略有下降。東亞活動的下降可能是由於北京對加密貨幣的新打擊,始於 5 月國務院的公告。中國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採礦國和加密貨幣交易的主要樞紐。
Chainalysis 的研究顯示,東亞在全球加密交易量中的份額從 2020 年 4 月開始下降,遠早於今年中國當局對該行業的打擊。
報告稱,從 2019 年 4 月開始,東亞佔全球加密交易的最大份額,直到 2020 年 6 月,它被中歐、北歐和西歐以及北美超越。
Chainalysis 經濟學家 Ethan McMahon 在接受電子郵件採訪時告訴 CoinDesk,在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間,中國占這些交易的 47%。
當被問及東亞在 2020 年 4 月全球加密交易中的份額下降時,麥克馬洪表示,“中國一直在朝著有利於自己的解決方案的徹底加密貨幣禁令邁進”,並補充說中國開始測試自己的中央銀行當月的數字貨幣。
從 2020 年 7 月到 2021 年 6 月,東亞國家在 Chainalysis 全球加密採用指數中也下降了幾個位置;中國從第 4 位跌至第 13 位,韓國從第 17 位跌至第 40 位,香港從第 23 位跌至第 39 位,日本從第 71 位跌至第 80 位。
DeFi 也在東亞取得了進展。根據研究,火幣是該地區最受歡迎的交易所,其次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dydx 和 Uniswap。
香港是該地區最大的 DeFi 採納者,佔交易的 55%,其次是中國(49%)、日本(32%)和韓國(15%)。
自從中國國務院 5 月份呼籲打擊加密貨幣挖礦以來,中國的礦工一直在將他們的設施轉移到海外,主要是北美、中亞和南美。
Chainalysis 表示,在 5 月至 6 月期間,Binance 從礦池收到的比特幣跌幅最大,超過 2 億美元。火幣的淨跌幅第二大,略高於 1.5 億美元,其次是 FTX,約為 1 億美元。
這家情報公司表示,這種流動性損失也可能是 5 月之後該地區活動總體下降的原因。
劍橋替代金融中心的研究顯示,從 4 月底到 8 月,北美在全球採礦哈希率中的份額增加了一倍多。據該中心稱,到 8 月,中國的哈希率實際上已降至零。
Chainalysis 表示,對於不在中國的礦池,收益在 2021 年 1 月至 7 月之間翻了一番多。報告稱,那些在中國工作的人的收入下降了 50%。
-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 (CBA)為 650 萬澳大利亞人啟用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 Flexa 擴展了適用於多種加密貨幣和錢包的支付套件
- 大空頭投資者邁克爾·伯里(Michael Burry):我從未做空過任何加密貨幣,但我認為加密貨幣處於泡沫之中
- 2022 年加密貨幣市場發展方向預測分析
- 挪威提議的加密貨幣採礦禁令未能獲得議會的支持
- 英國媒體記者:深度分析中國為何要打擊比特幣(BTC)等加密貨幣
- 韓國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對俄羅斯用戶實施了限制
- 美國紐約一名男子被曼哈頓地區檢察官指控其經營加密貨幣洗錢騙局
- 幣安智能鏈(BSC)上被黑客攻擊 DeFi 協議中損失了8000 萬美元
-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 (CBA) 移動應用程序擴展加密貨幣服務延遲推出